中醫(yī)則認為正邪交爭,正虛邪留是類風濕關節(jié)炎的主要病理變化。邪去則正安,正氣旺盛,陰平陽秘則百病不生。在去除類風濕關節(jié)炎病邪后,人體正氣就可以恢復,陰陽就可達到新的平衡而恢復健康。在中醫(yī)看來主要是風、寒、濕、熱之邪通常是引起類風濕關節(jié)炎主要外因,所以散寒、祛風、除濕、清熱等是中醫(yī)治療風濕病的常用祛邪方法。由于正氣虛損是引起本病的內(nèi)在因素,因此,和營衛(wèi)、健脾胃、養(yǎng)氣血、補肝腎等是本病的常用扶正方法。由于此病得病時間都比較長,患者氣血循行不暢,而致“血停為瘀”“痰凝為瘀”,痰瘀互結(jié),阻閉經(jīng)絡,常入筋骨,纏綿難愈,因而化痰軟堅、活血化瘀也是中醫(yī)治療風濕病常用的方法。
風濕病的分型治療:
風濕病可分為行痹(風勝)、痛痹(寒重)、著痹(濕重)、熱痹(熱重)等。
行痹的治劑是祛風除濕、通絡止痛;代表方為治風湯;藥物為防風、當歸、葛根、秦艽、羌活、桂枝、海風藤、豨簽草、全蟲。
痛痹的治劑為散寒止痛、疏風通絡;代表方為烏頭湯;藥物為川草烏、麻黃、桂枝、白芍、黃芪、當歸、細辛、千年健、茯苓。
著痹的治劑為化濕祛風、通絡止痛;代表方為薏苡仁湯;藥物為薏苡仁、白術(shù)、茯苓、澤瀉、陳皮、防己、羌活、五加皮、蒼術(shù)、木瓜、防風。
熱痹的治劑為清熱除濕、通絡止痛;代表方為白虎四妙湯;藥物為蒼術(shù)、黃柏、生石膏、知母、桑枝、薏芥仁、萆薢、川牛膝、赤芍、秦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