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本人及家屬,常為了避免或減輕患者的關節(jié)疼痛,使病變關節(jié)長期處于完全或基本不活動狀態(tài),從而導致肌肉萎縮和關節(jié)攣縮,使本來并不嚴重且有可能完全恢復的關節(jié)、肢體,實際上處于活動度喪失的殘疾或殘廢狀態(tài)。正確的方法是積極接受抗炎藥物治療,使關節(jié)疼痛得以控制,并及時、謹慎地漸進地進行關節(jié)活動。病變急性期,每天1~2次輕柔地幫助關節(jié)活動,使之剛達到出現(xiàn)疼痛的程度,有助于減輕關節(jié)攣縮。不運動時,應將急性發(fā)炎的關節(jié)置于適當?shù)奈恢煤?或)用夾板制動,以備將來發(fā)生不可避免的攣縮、畸形又無法矯正時,多保持一些功能。
在病變的亞急性、慢性期,應堅持四肢及脊柱的伸展運動,并根據(jù)疼痛的耐受程度,逐漸增加活動次數(shù)、時間及頻率。應讓患者知道,堅持各部位的活動鍛煉十分重要,在疼痛癥狀完全消失和停止藥物治療后,仍應長期堅持運動,盡可能保持各關節(jié)處于正常功能狀態(tài)。
以下是幾組鍛煉方法:
1、蹬空屈伸法
動作要領:患者仰臥于床上,雙手置于體側,或扶于床邊,軀體與上肢不動,雙下肢交替屈髖屈膝,小腿懸于空中,像蹬自行車行駛一樣的運動3~5分鐘,次數(shù)逐漸增加。
適應癥:患肢肌肉萎縮,髖關節(jié)、膝關節(jié)屈曲功能受限,拄雙拐不能行走的患者。
2、直腿抬高法
動作要領:患者仰臥于床上,雙手置于體側,或扶于床邊,軀體與上肢不動,患肢伸直屈髖向上抬起,小腿懸于空中。緩慢抬起,緩慢放下,雙腿交替進行,每次運動3-5個,每天3~5次,次數(shù)逐漸增加。
適應癥:患肢股四頭肌萎縮明顯,髖關節(jié)屈曲功能受限,拄雙拐不能行走的患者。
3、仰臥抱膝法
動作要領:患者仰臥于床上,患肢屈髖、屈膝、雙手叉指合掌抱住脛骨近端前方,把患肢向胸前用力拉近,持續(xù)1分鐘,重復上述動做,雙腿交替進行,每次運動3-5個,每天3~5次,次數(shù)逐漸增加,屈髖力量及幅度逐漸大加。
適應癥:患肢肌肉萎縮,髖關節(jié)間隙狹窄,屈曲功能受限嚴重。拄雙拐不能行走的患者。
4、4字下壓法
動作要領:患者仰臥于床上或坐于床上,左患肢伸直,右患肢屈膝、屈髖、外展,足部搭于左腿膝蓋上端或下端,用右手下壓右膝關節(jié)。每次要求緩慢下壓,每個持續(xù)1分鐘,反復上述動做,雙腿交替進行,每次運動3-5個,每日3~5次。次數(shù)逐漸增加,力量及幅度逐漸大加,禁忌快速下壓及用力大,以免拉傷軟組織。
適應癥:患肢髖關節(jié)間隙狹窄,外展功能嚴重受限,髖關節(jié)骨性關節(jié)炎較重,拄雙拐不能行走患者。
5、 扶物下蹲法
動作要領:雙手前伸,扶住固定物,身體直立,身體與固定物半臂距離,雙足分開與肩等寬,或盡量分開雙足,慢慢下蹲,蹲下3-5分鐘后再站起。每次1-3個,每日5次。
適應癥:髖關節(jié)輕度下蹲功能受限患者。